中东核危机险爆发伊朗以色列互相袭击对方核设施 特朗普紧急促成停火协议
- Jx L
- 6月2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国际快讯】2025年6月中旬,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爆发近年来最激烈的一轮军事冲突,双方首次明确以对方的核设施为打击目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地区安全危机。美国总统特朗普紧急介入,促成一项脆弱的停火协议,并宣布即将启动新一轮伊核谈判。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不仅加剧了中东局势紧张,也引发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
事件的起点始于6月13日清晨,以色列战机对伊朗境内多个核设施发起空袭,目标包括纳坦兹、福尔多及伊斯法罕等地的铀浓缩基地和反应堆。以方称这是出于“自卫需要”,意图阻止伊朗接近核武器门槛。此次袭击导致至少9名伊朗核计划高级专家死亡,引发伊朗政府与国内民众的极度愤怒。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随后发起报复行动,对以色列本土发射数百枚导弹和无人机,特拉维夫、海法等地接连传出爆炸声,造成至少43人伤亡。

局势进一步升级后,美国政府表态支持以色列“自卫权”,并警告伊朗不得报复。6月21日,总统特朗普下令美军发动代号为“自由之锤”的军事行动,集中打击伊朗核心核设施。美国出动B-2隐形轰炸机,配合30,000磅级“掩体破坏者”炸弹,针对福尔多地下设施及伊斯法罕铀转化中心实施精准打击。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宣称,此举已“永久性摧毁伊朗的核能力”,是对中东和平的“重大贡献”。
然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并未证实美方的说法。一份泄露的美军内部评估报告指出,伊朗在遭袭前已将部分高浓缩铀转移至其他秘密地点,核计划整体虽受重创,但尚未完全瘫痪。与此同时,伊朗议会迅速通过一项紧急法案,宣布暂停与IAEA的合作,驱逐所有国际核查人员,并关闭对外通报机制。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公开表示:“伊朗不会在强权威胁下停止任何合法的核活动。”
就在全球担心局势彻底失控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已成功斡旋达成伊以双方停火协议。据白宫通报,这项协议包括立即停止军事打击、恢复外交渠道以及未来六个月内重启伊核谈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声明中表示,以方“已达成作战目标”,将“尊重停火”。伊朗方面最初予以否认,但次日由总统佩泽希齐扬证实,伊朗将在“对等基础上”暂停军事行动。
然而,这份停火协议尚未彻底生效就出现破裂迹象。6月25日晚,伊朗据称为报复美军空袭再次向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发射弹道导弹,造成至少5人死亡。以色列随即实施空袭回应,目标直指伊朗革命卫队在叙利亚的前沿基地。特朗普对此深感失望,并呼吁双方立即恢复冷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出警告,认为中东正站在全面战争的边缘。
这场冲突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美以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违反联合国宪章原则”,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中东陷入新的战争泥潭。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哈贝克则主张重启《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伊核协议)谈判,并呼吁恢复IAEA对伊核设施的监管。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伊朗总统举行电话会谈,表示将提供“必要协助”支持伊朗捍卫国家主权。
伊朗国内也因战事与制裁加剧而陷入动荡。多地爆发反美反以抗议,民众高喊“打倒侵略者”的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更强硬措施回应敌对行动。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电视讲话中表示,国家将坚定维护核权利,但也不排除通过外交方式解决分歧。他称,美国必须先解除所有非法制裁,伊朗才可能考虑谈判。
尽管特朗普宣称新一轮美伊谈判即将于下周在阿曼或卡塔尔启动,但外界普遍认为这场外交进程前景黯淡。分析人士指出,双方政治互信接近于零,伊朗国内对谈判意愿极低,美国内部也存在强硬声音反对妥协。再加上以色列国内的右翼联盟不断向内塔尼亚胡施压,要求继续对伊朗施加最大压力,令局势更加复杂。
从目前看,这场突发冲突虽暂时降温,但深层次矛盾并未缓解。以色列始终视伊朗为“生存威胁”,伊朗则坚持“发展核技术是国家主权事务”。军事对抗只会带来更多伤亡与动荡,真正持久的和平需通过外交手段和国际机制解决分歧。国际社会应加紧推动恢复伊核协议框架,并设立新的地区安全协定,以防止中东再次滑向全面战争的深渊。
总之,这场“核风暴”虽暂歇,但火种犹存。中东和平之路依然充满荆棘,需要更多耐心、智慧与国际合作,才可能避免下一场更具毁灭性的冲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