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沿海爆发赤潮 危及渔业与旅游业
- Jx L
- 10月2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南澳州沿海地区近日持续出现罕见规模的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 HAB)现象,受影响范围从约克半岛(Yorke Peninsula)一直延伸至艾尔半岛(Eyre Peninsula)沿岸。南澳环境与水资源厅确认,本次藻华涉及多种微藻种群,其中部分释放的毒素已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水产养殖业造成明显冲击。这是南澳州近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藻华事件,也对当地渔业、旅游业及海岸生态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南澳州环境厅(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and Water, DEW)在10月22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本轮藻华由高温、富营养化海水及海流滞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监测数据显示,海面温度比往年同期高出约2.3摄氏度,水体中含氮量显著上升,造成浮游植物异常繁殖。藻类在阳光充足、水体平稳的条件下急剧扩散,形成大面积“赤潮”水色现象,部分近岸海域出现暗红及褐绿色海水,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生存。
南澳州环境厅发言人海伦·米勒(Helen Miller)表示,藻华产生的毒素对贝类及小型鱼类危害最大,目前政府已暂停多个近岸海域的贝类捕捞作业,以确保食品安全。米勒指出:“我们正在进行24小时监测,包括对水样和贝类样本的毒素检测。初步结果显示,部分样本中检测到麻痹性贝毒(PSP)和溶血性藻毒素,超出安全标准。”
这一突发生态事件已对南澳州渔业带来经济影响。斯潘塞湾(Spencer Gulf)和林肯港(Port Lincoln)附近的贝类养殖区被迫暂时关闭,当地牡蛎与扇贝养殖企业损失严重。南澳海产联盟(South Australian Seafood Industry Association)执行主席保罗·巴克利(Paul Buckley)表示:“我们大约有30%的养殖区被列为高风险区域,捕捞与出口全部暂停。企业的现金流和供应链都受到极大压力。”
除了渔业,南澳州沿海旅游业也受到波及。受藻华影响,一些热门海滩暂时关闭,海水变色和气味问题引起游客担忧。艾尔半岛当地的旅游业者表示,近两周预订量下降约20%,尤其是潜水、浮潜与海钓活动受到限制。林肯港一家潜水公司负责人坦言:“游客一看到水色发红就不敢下水,我们只能暂停出海行程。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会让整个夏季旅游季节受到打击。”
南澳政府已紧急启动专项应对措施。州环境厅、水产厅及初级产业部联合成立应急小组,调动科研机构与大学参与监测与评估。阿德莱德大学海洋生态研究中心主任迈克·汤普森教授表示,他们正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监测技术追踪藻华扩散路径,并尝试通过人工增氧与水体调节来减少藻类密度。
州政府还启动了对受影响渔民的财政补助计划,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南澳初级产业部长克里斯·皮克特(Chris Picton)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我们必须同时保护海洋生态与经济命脉。政府将提供紧急资金支持,并与联邦政府协调,研究建立藻华预警和防控体系。”
专家指出,此次事件折射出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澳沿海生态系统的长期压力。海洋温度上升与降雨模式变化使得营养盐流入量增加,为藻类提供了理想繁殖环境。南澳大学环境科学教授安娜·理查森(Anna Richardson)认为:“过去十年中,我们记录到藻华事件的频率与强度都有显著上升趋势,这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叠加的结果。若不加强监测与治理,南澳的渔业将面临更加频繁的生态风险。”
对于沿海居民与游客,南澳卫生厅已发布健康提醒,呼吁公众避免在水质异常区域游泳、捕捞或采食贝类。若接触受污染海水后出现皮疹、恶心、呼吸不适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卫生厅在公告中指出:“虽然藻华不会通过空气直接传播,但毒素可在食物链中累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目前,南澳州的藻华监测仍在持续,预计未来一周气温将进一步回升,海洋环境或仍存在不稳定因素。政府提醒渔民和企业密切关注官方通报,合理安排作业。环保专家认为,此次事件虽造成短期经济损失,但也促使公众更加重视生态保护与气候变化的现实影响。
随着夜色笼罩阿德莱德湾,海面仍隐约泛起一抹红光,提醒人们自然的力量不容忽视。正如环境厅声明所言:“每一滴海水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唯有共同行动,才能守护这片蓝色海岸的未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