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正式当选二十一届韩国总统
- Jx L
- 6月1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25年6月3日,韩国举行第21届总统选举,由共同民主党推举的候选人李在明以49.42%的得票率成功当选韩国总统,击败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赢得为期五年的总统任期。这是继2022年总统选举失利后,李在明再次参选并实现逆转的重要政治胜利,标志着韩国政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次选举的投票率高达79.4%,创下自1997年以来的新高,显示出韩国民众在经历政治动荡和经济不安后的参与热情与变革期盼。尹锡悦前总统因试图实施紧急戒严而遭国会弹劾,进一步加剧了保守阵营内部的分裂,也为李在明赢得大选铺平了道路。李在明在当选后第一时间发表讲话,承诺将团结国民,重建信任,并彻查“12.3戒严”事件,追究责任人,以防止类似违宪行为再次发生。他强调,韩国应成为一个公平、透明并尊重法治的国家,任何破坏宪政秩序的行为都不应被原谅。
李在明的政治主张以“实用主义外交”为核心,他表示新政府将致力于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同时,推进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外交战略。他承诺维持并巩固与美国的传统同盟关系,但也强调韩国不会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队,而应以本国国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他特别提到将寻求改善与中国、朝鲜和俄罗斯的关系,并主张通过和平手段缓和朝鲜半岛局势。他提出“无战而胜”的对朝理念,表示愿在条件成熟时重启南北对话、加强经济合作。然而,朝鲜方面目前尚未表现出愿意恢复接触的意愿,这也意味着李在明政府在对朝政策上的实施将面临重大挑战。
李在明的当选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也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第一时间向他致电祝贺,表示期待与新政府展开密切合作,重申美韩同盟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石”,并强调将继续推动美日韩三边协调以增强地区安全和经济韧性。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公开祝贺李在明当选,并表达希望尽快举行韩日首脑会谈,缓解两国在历史和经济问题上的长期矛盾,推动区域合作。欧盟方面,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亦表示,韩国是欧盟在印太地区的重要伙伴,期待与新一届政府在气候变化、数字转型和自由贸易等方面深化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李在明胜选后致电祝贺。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韩建交三十余年来,两国关系持续深化,不仅在经贸往来方面成绩斐然,在区域和平与多边合作方面也保持积极互动。他表示,中方愿同韩方一道,坚守睦邻友好初心,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新高度,造福两国人民。此次贺电释放出中国对于与李在明政府开启新一轮积极互动的期待,也为未来中韩关系的走向提供了积极信号。
李在明的政治履历和经历令他在韩国政坛颇具代表性。他出身贫寒,早年曾在工厂做工,后通过自学成为律师,并以反腐与劳工维权闻名。作为京畿道前知事,他执政期间推行多项社会福利改革,强化地方财政透明度,获得一定民众基础。他的平民形象与坚定立场,赢得了年轻选民及中下层阶级的广泛支持。但与此同时,李在明也面临着来自保守派的持续质疑,围绕其过往政策立场与家族事务仍有部分争议。因此,他在就职后能否有效整合国内政治资源、化解社会分裂、推动改革议程,将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李在明当选标志着韩国将开启一个注重民生、强调平衡外交的新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经济下行压力与社会内部矛盾,新政府肩负着重建信任、推动改革、恢复稳定的重任。从选票中释放出的,是韩国社会对于公正治理、和平发展与对外独立战略的集体期待。未来五年,李在明能否兑现承诺、驾驭内外挑战,不仅将影响韩国的国家方向,也将对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