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澳洲电价7月上涨 百万家庭再添负担

  • 作家相片: Jx L
    Jx L
  • 6月2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阿德莱德讯】自2025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亚数百万家庭的电力账单将迎来新一轮调整。Origin Energy发布的最新通知显示,其电价将出现小幅上涨,并伴随着8月起部分附加费用的调整。这一变化影响广泛,尤其是在通胀压力与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家庭预算再度承压。然而,政府与能源企业也同步出台多项支持措施,以协助民众平稳过渡。


Origin Energy电价上涨主要源于多重成本上升与市场结构变化。首先,电力批发价格因天然气和煤炭成本高企而走高,推高了零售采购成本;其次,输电与配电网络维护费用持续上涨,加上清洁能源转型投资巨大,使企业运营支出增加。此外,整体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和碳减排压力也进一步推高成本。政府设定的电价参考基准也有所上调,给予零售商调价空间。以上多重因素叠加,使得电价上调成为必然趋势,但Origin也同步提供政府补贴、账单分期与灵活合约支持,以协助用户缓解生活成本压力。


根据Origin Energy提供的数据,其“Home Support”家庭用户计划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新电价结构。其中,每日首10.96千瓦时电量的单价从每千瓦时45.83分上涨至47.16分,涨幅为1.33分;超过这一用电量的部分将从49.53分增至50.96分,涨幅为1.43分。与此同时,家庭每日的基本供电费用(Daily Supply Charge)也将从108.67分增加至113.51分,增加了近5分。相对而言,部分特定时段的“受控负荷”电价出现小幅下降,从23.94分降至23.40分,但整体用电成本仍呈上涨趋势。


Origin Energy方面解释称,电价上调反映了电力采购成本、输电分销费用及企业运营支出的综合增长。公司在通知中指出:“如同日常用品、保险或汽油价格,能源成本也会因市场波动而调整。”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转换、电网基础设施升级和全球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运营商必须重新评估价格结构以保持可持续运营。


此外,附加费用也将在8月1日调整。逾期支付费用将从12澳元上涨至15澳元,纸质账单费用将从每张1.75澳元上涨至2.15澳元。信用卡支付附加费也略有上调,例如Visa信用卡付款费用由0.56%提升至0.65%。虽然这些调整幅度有限,但对于长期依赖纸质账单或信用卡支付的家庭而言,累计成本亦不可忽视。

ree

为了缓解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将在2025-2026财年再次发放“能源账单援助金”(Energy Bill Relief),每户家庭将自动获得两笔75澳元的季度补贴,总计150澳元。这项补贴将与能源公司如Origin协作发放,用户无须单独申请,预计将在电费账单中自动抵扣。


Origin Energy亦强调,其仍为灵活合约平台,无锁定期、不收取提前解约费用,鼓励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对比不同电力计划。消费者可通过Origin官网或能源比较网站(如energymadeeasy.gov.au)输入国家电表识别码(NMI)来获取个性化报价。Origin也提供账单与用电记录下载功能,帮助用户根据实际用电情况进行健康评估(energy health check)。


针对可能难以承受电费上涨的家庭,Origin提供多项支持机制,包括分期付款计划、灵活账单安排、政府补助接入与紧急救助方案。消费者亦可访问Origin官网的金融支持专页(originenergy.com.au/financial-support)了解详细资讯。


此次调价也引发社会对能源政策更长期方向的讨论。专家指出,尽管本轮价格调整相对温和,但其背后折射出澳大利亚能源市场结构性挑战仍存,包括对批发电价的依赖、可再生能源比例快速上升带来的调度难题,以及气候政策变动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


然而,从积极层面来看,此次Origin所列明的各项价格变化、费用说明与用户建议,展示出较高的信息透明度,也有助于消费者增强电力使用的自主性。特别是在家庭电力消费日益个性化的趋势下,掌握能效工具、比价意识与数字化账单管理,已成为现代家庭应对能源市场变化的重要能力。


总的来说,2025年7月起实施的Origin电价与费用新政策,虽然带来一定程度的生活成本上升压力,但政府补贴与企业多元支持手段可望缓解部分影响。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及时关注账单变化、合理规划用电行为,并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将成为降低能源负担的关键路径。

留言


Never Miss a Post. Subscribe Now!

Thanks for submitting!

I'm a paragraph.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 and edit me. It's easy.

© 2035 by Kathy Schulders.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 Grey Twitter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