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美牵头多国军演 强化印太应急与协作机制
- Jx L
- 6月2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悉尼讯】2025年7月初,美国海军“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驶入澳大利亚悉尼港,正式为第11届“护身军刀”(Talisman Sabre)联合军演拉开序幕。本次演习将于7月13日至8月4日举行,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超过3万名军事人员参与,规模创历届之最。此举展示了多国在印太地区的联合军事合作,也凸显了澳美防务关系的不断深化。
“护身军刀”演习自2005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由澳大利亚与美国联合主导,旨在提升多国联合作战能力和地区应急响应水平。今年的演习将在澳大利亚多个州展开,包括昆士兰、北领地和西澳等地,覆盖陆海空多个战场环境,演练科目也更加贴近现代化多域作战的复杂形态。
此次进入悉尼港的“美利坚号”尤为引人瞩目。这艘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被视为具备快速部署能力的移动作战平台,搭载有F-35B隐形战机和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可承担空中突击、兵力运输、战场指挥等多种任务。该舰抵达澳大利亚,象征着美军在区域内灵活投送能力的展示,也是本次军演海上力量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欢迎仪式上,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表示,“护身军刀”演习不仅体现澳美之间牢固的盟友关系,更是澳大利亚加强多边军事合作、参与地区集体安全的重要举措。他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加强与盟友间的合作对于地区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演习正值“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进入关键技术审查阶段。AUKUS自2021年建立以来,在核动力潜艇、高科技武器系统、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等领域逐步展开合作。近期,美澳双方在多个安全议题上加强磋商,澳方在区域部署、军工转型与防务升级等方面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

此次“护身军刀”军演的一项新内容是模拟“联合登陆作战”与“危机应对行动”,演练范围涵盖突发灾害反应、后勤支援与多国协调机制,强调在复杂环境中提高跨军种协同与应急作战能力。此外,本次演习还将首次加入多国网络防御与情报共享环节,以应对信息化作战的新威胁。
除澳美两国外,参演国家还包括英国、日本、韩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德国、印度、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斐济、汤加等,覆盖亚太、大洋洲及部分欧洲盟友,构成广泛的多边军事合作网络。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跨区域、多国参与的联合军演,旨在强化各国之间的安全协调与军事互操作性,提升集体应对地区挑战的能力。
然而,在强化安全合作的同时,澳大利亚国内也出现了对军事存在扩大化的不同声音。有环保组织和和平倡议团体担心,大规模军演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亦可能在部分地区引发紧张情绪。在悉尼港外,少量民众自发组织集会,呼吁以外交与对话方式促进地区和平。
对此,澳大利亚政府表示,“护身军刀”演习严格遵循环境管理法规,并在尊重国际法与国家主权基础上进行。国防部强调,澳方欢迎有助于提升本国防务能力的多边合作,但也致力于维持开放与和平的区域秩序。
随着演习进入倒计时阶段,各参演国军队已陆续完成集结,预计将在接下来的三周内开展包括联合指挥、远程火力打击、海空协同、后勤支援、人道救援与网络演练等多个科目。这些演练将有助于提高参演部队的实战应对能力,也为未来多边安全合作提供重要参考。
此次“护身军刀”军演不仅是军事层面的合作展示,更是多国在当前复杂安全环境下共同传递团结、协作与稳定信号的重要平台。未来,随着AUKUS相关机制逐步推进,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的安全角色与责任也将更加重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