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马克龙历史性访问英国被视为英法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 作家相片: Jx L
    Jx L
  • 7月12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25年7月8日至10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对英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是英国工党政府上台以来迎接的首位欧盟国家元首,也是英国自脱欧以来法国领导人对伦敦最具象征意义的一次正式访问。此次访问不仅展示了法英双方在地缘政治格局剧变背景下重启双边合作的意愿,也反映了两国政府在移民、安全、防务、经济和科技等领域逐步寻求新的合作框架。


在抵达伦敦后,马克龙首先接受了英国王室的高规格欢迎。国王查尔斯三世与王后卡米拉在温莎城堡为法国总统及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举办了欢迎仪式,并在王室宴会上发表讲话,回顾了法英百年来的友谊与共识。查尔斯三世在宴会致辞中强调,英法之间虽然曾有战争史,但更多的是文化交流与联合抗敌的伙伴历史。他指出,英法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双边关系之一,希望此次访问成为两国共同书写新篇章的契机。


此次访问的政治重头戏,是马克龙与英国新任首相基尔·斯塔默的多轮闭门会谈。两位领导人就非法移民问题、俄乌冲突、英欧关系、绿色能源合作、科技创新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并在多个方面达成初步协议。最受外界关注的是两国就“英吉利海峡非法移民渡海问题”达成了新框架下的“以一换一”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英国将每周遣返50名非法渡海移民至法国,同时从法国合法难民体系中接收50名已获庇护资格的难民。


斯塔默首相表示,这项安排的目的是通过“秩序、公平和责任”应对非法越境行为,打击跨国人口走私集团。他强调,新协议强调的是协商和责任共享,避免过去“单方面指责”的旧模式。尽管协议规模相对有限,批评者认为短期内对非法入境人数影响不大,但斯塔默强调这是“一个方向性改变”,并有望在未来扩展为更广泛的双边移民协定。


马克龙在回应中也表示欢迎,并称赞斯塔默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的“建设性与务实”。他表示,法国将继续与英国边境执法部门密切合作,包括加强加来地区巡逻、更新海岸监控系统等。此外,他还提及法国希望英国进一步参与欧洲层面的边境管理讨论,尽管英国已不再是欧盟成员。


除了移民问题,俄乌战争也是双方重点讨论的话题。马克龙与斯塔默在联合记者会上表示,法英两国将继续坚定支持乌克兰,提供军事、财政与人道主义援助。两国还计划在北约框架内进一步协调情报分享和军备援助策略,并将加强对东欧盟国的防务支持。在伦敦访问的最后一天,马克龙还前往英国北伍德联合指挥部与法国驻北约将领会面,强调法英防务伙伴关系在全球安全中的关键角色。

tu p
tu p

除传统安全议题外,此次访问还拓展到能源、核能、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未来产业的合作。英法双方宣布成立“高级科技双边合作委员会”,推动联合研究计划,包括在低碳核电技术开发、AI伦理标准制定、太空垃圾治理等方面展开合作。这标志着英法关系正在由传统的安全伙伴关系,扩展至更广泛的战略协作层面。


经济方面,马克龙呼吁英国与欧盟探索“定制化的新型关系”,以期在后脱欧时期恢复部分经济与人员流动便利。虽然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英国有意重返单一市场或关税同盟,但斯塔默政府表示欢迎“务实合作”,尤其在高等教育、科研与学生交流等非关税领域。双方也表达了对恢复伦敦与巴黎之间金融科技合作渠道的兴趣,英法央行和监管机构将在下半年展开新一轮磋商。


马克龙此行还在英国议会下院发表演讲,呼吁英法两国在世界秩序变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以“开放的民族主义”共同捍卫民主制度、气候承诺与全球治理。他指出,即便英国脱欧,欧洲大陆对英国始终怀有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战略考量。他提到,“我们分离了制度,但不能分离价值。”这番言辞赢得了议员们长时间掌声。


此次访问在英法两国媒体与外交界引起广泛关注,被广泛视为两国关系“回暖”的象征。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英国脱欧对英法关系造成了深远冲击,但新一届英法政府均显示出“务实回归”的外交姿态,愿意在非意识形态基础上恢复互信与合作。对英国而言,寻求与欧洲核心大国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在全球舞台上重新确立影响力;对法国而言,稳定英国关系则有助于维持欧洲大陆的战略一体性与外部防线。


总的来说,法国总统马克龙此访无疑是英法两国在脱欧后探索“新型关系”的一次重要尝试。虽然部分议题仍存分歧,但通过此次高层互动与政策启动,两国展示了在地缘风险上升、全球治理碎片化加剧背景下的责任担当和共识基础。未来英法关系如何演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欧洲在21世纪下半叶的战略布局与联盟结构。此次国事访问,既是一次外交仪式的回归,也可能成为欧洲力量再平衡的新起点。

留言


Never Miss a Post. Subscribe Now!

Thanks for submitting!

I'm a paragraph.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 and edit me. It's easy.

© 2035 by Kathy Schulders.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 Grey Twitter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