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届东盟外长会议在马来西亚举行
- Jx L
- 7月12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25年7月上旬,第58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相关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持续紧张、美国对多国征收高额关税、东盟一体化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召开的,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与会东盟各国外长就加强区域合作、应对外部压力、深化与主要对话伙伴关系,特别是中国与美国的战略互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释放出维护开放、稳定和包容性地区秩序的明确信号。
作为东盟最重要的年度外交平台之一,本届外长会不仅汇聚了东盟十国外长,还包括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对话伙伴的高级代表参加。其中,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率团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议,并在会上提出深化战略合作的四点建议;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则首次以国务卿身份出席东盟相关会议,表达了美方对“印太战略”在东南亚地区落实的重视。
在东盟与中国外长会上,王毅表示,中国与东盟同为亚洲发展中大国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彼此信任、优势互补,是彼此最可靠的合作伙伴。他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唯有坚持团结合作、坚持多边主义,才能有效应对挑战。王毅提出中方愿与东盟加强四方面合作:一是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尽快签署实施,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二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互联互通项目落地;三是加强新兴领域合作,包括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四是深化人文交流,扩大教育、旅游、青年、地方等合作,加强文明互鉴。他强调,中方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愿与东盟一道,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基本完成,升级议定书有望在今年内正式签署。这一版本将涵盖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开放、投资便利化、绿色经济等多个新兴领域,被广泛认为将为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动能。
面对当前美国对东盟多国征收高关税带来的外部压力,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会议开幕致辞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东盟国家必须加强内部协作,通过深化区域贸易和经济一体化,提高对外部冲击的抗压能力。他表示,美国以一纸通知对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在内的国家征收30%以上的关税,是典型的贸易霸凌行径,既损害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也威胁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稳定。安瓦尔强调,唯有增强东盟内部凝聚力,建设以本区域为核心的经济生态体系,才能有效应对外部压力,保持区域持续增长。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则在会议期间积极寻求与中方举行双边会晤,这可能成为他今年1月上任以来的首次中美高层面对面交流。鲁比奥在发言中称,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统一和独立的东盟,并愿与各国加强在基础设施、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他表示,尽管美中存在竞争,但美方希望在东南亚地区维持“和平竞争”的态势,支持规则导向的秩序。不过,针对美国此前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是否真正惠及东盟国家,多位东盟外长在闭门会议中表达了审慎态度,强调“东盟不接受被迫选边站队”。
会议期间,各国外长一致呼吁,东盟应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继续加强与各对话伙伴的合作,确保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他们强调,当前区域局势不应被地缘政治分裂所干扰,而应聚焦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会议还重申了《东盟宪章》的基本精神,即坚持不干涉内政、协商一致、和平解决争端等原则。
此外,会议还探讨了在新兴领域中的合作前景,如网络安全、粮食安全、卫生公共体系、跨境物流与供应链安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提议设立“东盟区域数据合作机制”和“可再生能源互联平台”,旨在强化区域内部协同与未来导向型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本届东盟外长会在内容设置和成果导向上更为务实,反映出成员国面对复杂国际局势时展现出的集体自觉。尤其是在美国大幅加征关税、中国推动自贸区升级等背景下,东盟更加明确自身在全球体系中的定位与利益,力图平衡大国关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利益的合作路径。
随着会议落幕,各项合作倡议将进入落实阶段,而中美两国在东盟平台上的互动与协调,也将继续影响区域战略格局的演变。东盟的战略自主性和内部协调能力,成为本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