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最大税改新西兰官宣取消汽油税
- Jx L
- 8月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25年7月31日 堪培拉讯】
随着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并重新推行“互惠贸易”理念,澳美之间原本稳定的贸易关系突然陷入高度不确定之中。特朗普日前正式宣布,美国将自8月起对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多数贸易伙伴统一征收15%至20%的“基线关税”,以替代现行的零散税制结构。这项政策被广泛视为一项高强度的保护主义手段,意在压缩贸易逆差、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但对澳大利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造成了直接冲击。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查尔默斯(Jim Chalmers)紧急发出警告,称若该政策如期生效,将对澳洲就业、农业及中小企业构成系统性打击,后果“深远而严重”。
根据澳洲政府数据,目前出口至美国的澳洲商品大多享受较低的10%平均税率,而一旦新政落地,这一税负将可能提升至20%,导致澳洲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迅速被侵蚀。其中,年出口额高达57亿澳元的牛肉产业首当其冲。澳大利亚肉类与牲畜协会(MLA)指出,新关税将使澳洲牛肉在美国零售价上涨15%至25%,直接影响销售与市场份额。协会警告称,在与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等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中,澳洲出口商可能被边缘化。一位来自昆士兰的养殖户直言:“我们本就承受高饲料、运输和劳动力成本,如果再叠加美国关税,这将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灾难。”
此举不仅在农业领域引发连锁恐慌,也波及制造业、矿业与教育、旅游等广泛产业链。澳大利亚工业集团(Ai Group)总裁伊内斯·威尔(Innes Willox)表示,澳美贸易结构高度互补,澳洲为美国提供关键资源与初级产品,支撑其制造与加工产业。他警告称,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推行此种“一刀切”式征税政策,不仅将破坏双边互信,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包括投资减缓、供应链中断和企业信心流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贸易威胁,澳洲联邦政府迅速展开紧急外交斡旋,试图为关键产业争取豁免或设定特殊待遇。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公开强调,澳美两国在安全、情报、技术和教育等多个战略领域关系紧密,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在印太战略、AUKUS协议及对乌克兰支持上积极配合美方,理应在经济与贸易领域获得“可信赖伙伴”的待遇。她表示:“若美方将澳洲等同于其他国家对待,将极大伤害双边关系的基础。”
财政部长查尔默斯则透露,他已就此议题与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和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进行多轮非正式磋商,表达澳方关切,并寻求在政策正式实施前达成豁免安排。然而截至目前,美方尚未就具体关税实施细则给予公开说明。白宫经济顾问沃尔什(David Walsh)在一场简报会上表示:“关税是恢复美国工业竞争力的核心工具,所有尚未签署对等贸易协议的国家都将受到相同待遇。”此番言论释放出强硬信号,凸显特朗普政府优先考虑国内经济回流的战略意图。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次关税行动或为即将召开的G20峰会制造谈判筹码,意图逼迫盟友在双边贸易协议上做出妥协。澳洲多位国际关系学者担忧,若豁免谈判未果,澳大利亚将陷入两难:一方面难以与美国继续平等开展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又不愿失去与美方在安全和科技领域的深层绑定。

不仅如此,贸易紧张局势亦对澳洲教育与旅游等“非商品型出口”带来潜在威胁。近年来,澳洲高校吸引了大量美国交换生与研究合作项目,航空公司也在加密悉尼、墨尔本至洛杉矶航线,预计2026年将带动超过20亿澳元的双向消费。一位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表示,若贸易战持续升温,可能会抑制人员往来与学术交流,间接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与科研资源流通。
在野党方面,自由党影子贸易部长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批评联邦政府“反应迟缓”,未能在特朗普当选初期就针对其贸易政策作出战略预判。他呼吁政府立即调派高级别代表团赴华盛顿展开游说,甚至可将AUKUS、半导体供应链及清洁能源合作作为外交筹码,以争取谈判优势。同时,他建议设立临时出口补贴机制,优先保护牛肉、葡萄酒、乳制品和矿产等受影响最严重行业。
展望未来,多位经济学家认为,此轮摩擦可能倒逼澳大利亚加速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中国在解除对澳多项商品限制后,已重新成为澳洲最大出口国,占比超三成。印度、日本、越南与中东国家等新兴市场也被视为潜力目标。尽管多元化进程非一蹴而就,但有助于提升澳洲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抗压能力。
尽管8月实施期限在即,澳美之间是否能达成豁免协议仍存巨大不确定性。当前,澳方正加紧协调各部会资源,强化企业支持与信息传达机制。此轮关税风波,已不仅仅是关于牛肉、葡萄酒或制造业的危机,更揭示了全球贸易格局在新一轮地缘政治重塑下的脆弱性与动荡性。对于澳大利亚而言,关键在于如何以务实、灵活且具战略前瞻性的态度,在大国博弈之间稳住自身发展通道,守护国家经济安全与未来竞争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