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发布新规 建立生育补贴制度 强化生育支持
- Jx L
- 2024年11月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激励措施,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推进人口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此举不仅展现了政府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坚定决心,也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若干措施》首先强调了生育服务支持的增强。为了更好地保障生育过程中的医疗支出和相关福利,政府将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展至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人员在内的群体。各地政府将被要求将生育保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为更多人提供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和生育津贴保障。
此外,《若干措施》指出,各地要确保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及育儿假等法定生育假期的落实。这不仅能够减轻新手父母的负担,还能促进家庭氛围的和谐与稳定。与此同时,生育补贴制度的建立被视为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财政支持,帮助家庭应对养育子女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政府还计划将分娩镇痛及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进一步支持生育服务的多样化和便利化。
《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政府将致力于提高儿童医疗服务的水平,推动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并增加儿科医疗资源的供给,以保障儿童健康管理和治疗的高效进行。此外,托育服务作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若干措施》提出要在各地加快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实现地市级全覆盖,优先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政府还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以帮助职工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对于普惠托育政策,政府计划通过财政补贴、税费优惠等措施,支持托育机构的发展,并倡导托育设施的规划与新建居住区同步进行,以满足城市和乡村家庭的托育需求。这样的举措有助于缓解家长们在育儿上的压力,并推动家庭生育意愿的提升。
《若干措施》还在教育和住房支持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划。为应对生育率低下带来的长期挑战,政府提出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中小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帮助学生多样化发展。政府还鼓励地方政府推出有利于多子女家庭的入学政策,以缓解家长在子女接送和教育安排上的负担。
住房政策的调整同样受到重视。为了激励生育,《若干措施》倡导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出对多子女家庭的购房支持政策,包括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等。对于拥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政府计划在户型选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上给予适当照顾,推动住房政策更加符合多子女家庭的实际需求。
为了确保职工在生育期间的权益,政府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弹性上下班和居家办公等措施,打造更为灵活和包容的工作环境。这样的政策不仅有利于女性职工,特别是生育女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能够激发更多年轻家庭的生育意愿。用人单位还被倡导配建母婴设施、提供托育服务,帮助员工减轻育儿负担。政府也计划实施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生育女性的再就业能力。
《若干措施》强调,除了政策上的支持,营造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社会氛围也是重点。政府计划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的观念,推行简约婚俗,破除不合理的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打造积极向上的婚恋和家庭文化。
社会各界,包括群团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和公益组织,将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为家庭提供育儿指导和支持。此外,政府将加强人口国情教育,将生育政策相关内容融入到中小学及高等教育课程中,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对生育问题的认识。
《若干措施》要求,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人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各项生育支持政策和任务的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机构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政策宣传和监督,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和生育支持措施的全面实施。
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政府希望在降低生育和养育成本的同时,为促进人口平衡和社会稳定奠定基础。此次发布的政策无疑为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方向,也将为未来的人口政策调整提供宝贵经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