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美正式签署矿产合作协议 美国强化战略资源布局
- Jx L
- 5月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据美国媒体报道,5月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与美国正式签署《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经济重建与战略资源合作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这份被外界称为“矿产协议”的安排,不仅为乌克兰战后重建带来新的希望,也令美国对战略矿产的供应链掌握力度进一步增强。然而,就在协议签署的同时,美国自身的经济表现却传来警讯——由于关税前抢购带动进口激增,以及消费者支出疲软,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据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该协议由她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共同签署,协议核心内容是设立一项“美乌重建投资基金”,以吸引全球资本参与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修复与资源开发。根据此前双方协商,基金的重要目标是开放乌克兰境内的战略矿产资源,特别是稀有金属、钛、锂等被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产业的原材料,以支持西方国家推进绿色能源和芯片制造计划。

美国财政部在当地时间4月30日也正式发布声明,确认与乌克兰政府和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将共同推进基金落地工作。尽管协议最终得以签署,但据《金融时报》披露,协议在最后关头曾面临变数。三位乌克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美方一度要求乌方“要么一次性签署全部协议,要么立即回国”,显示谈判过程的复杂性与急迫性。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出现年化下滑0.3%,为2022年以来首次录得负增长。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发布的数据,净出口拖累GDP近5个百分点,显示外贸因素成为经济疲软的关键变量。进口在第一季度年化增长高达41%,创下五年来最大增幅,而这正是企业为应对新一轮高额关税而提前大量购入海外商品所致。
尽管大量商品尚未进入消费端而储存在库存中,导致GDP暂时被削弱,但经济学家指出,这一波进口激增将在第二季度体现为库存补充与贸易逆差回落,有望拉动GDP小幅回升。报告同时显示,企业库存在第一季度对GDP增长贡献2.5个百分点,达到2021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
消费支出方面,增长率仅为1.8%,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是2023年中期以来最疲软的表现。服务业与非耐用品成为支出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耐用品、住房相关商品支出则受高利率和物价上涨双重压力所限。
经济分析师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恢复关税政策是美国经济出现波动的主要诱因之一。大量企业抢购进口商品以躲避后续征税,导致短期内经济指标失衡。而关税生效后,高物价将持续打压消费者信心,并可能进一步影响企业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稳定。调查显示,当前预测美国未来一年内陷入技术性衰退的可能性接近50%。
白宫则对近期GDP表现保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短期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政策长期影响。一位财政部官员表示,重建产业链独立性与加强战略资源掌控是必要的国家安全举措,美乌矿产协议便是这一战略的组成部分。
此外,协议签署也令中国、加拿大等国家密切关注西方资源布局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2月份GDP环比下滑0.2%,油气开采业与住宅建设活动下降成为主因。分析指出,资源型经济体若不能适应全球绿色转型与地缘调整,未来或将面临更大压力。
在地缘政治持续紧张、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当下,美国正通过重构国际合作与资源链条,强化其经济与战略主动权。而乌克兰,在战后复兴的道路上,也借助与美国的深度合作,寻求吸引资本、重建基础、融入西方产业生态的机会。
不过,对于美国国内民众而言,高涨的物价、疲软的消费与不确定的前景仍是当前的最大焦虑来源。未来,美国政府如何在全球博弈与内部稳定之间实现平衡,将是经济政策成败的关键所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