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国际工商界国际工商巨头齐聚人民大会堂
- Jx L
- 4月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开放中国 机遇无限 投资中国 赢在未来

3月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国际工商界代表。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这一庄重场合专门与国际工商界代表举行集体会见,充分彰显了中国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度重视,也为全球企业投资中国释放出更加明确的积极信号。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中国展现出维护开放合作、推动多边主义的坚定立场,成为全球企业寻求确定性与增长的坚实依托。
在此次会见中,习近平主席高度肯定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他用“三个重要参与者”深刻概括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外资企业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主体,更是中国联通世界、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0.6万亿元人民币。在华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近7%的就业、七分之一的税收、约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以及半数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显示出它们在中国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主席指出,投资中国不仅是对当下发展的选择,更是对未来的信心投票。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深耕不仅收获了丰厚回报,也与中国社会建立起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数据显示,近年来外资企业在华的直接投资收益率约为9%,位居全球前列,成为各国企业投资布局中不可忽视的亮点。无论是汽车制造巨头、科技产业领导者,还是服务业巨头、文旅娱乐企业,都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不久前,亚洲首个小猪佩奇户外主题乐园正式宣布落户上海长兴岛,背后企业明确表示,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也看好中国政府持续扩大开放的政策环境。
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部分国家鼓吹“去中国化”及“脱钩断链”的背景,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这一庄严承诺得到了制度层面的配套支撑。例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制定了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将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扩大外资准入范围。同时,中国政府也承诺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享有国民待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与外商的沟通与协调,真正实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的发布更进一步强化了这些承诺。方案提出,一方面要将更多优质外资项目纳入重点清单,享受更高效的审批便利;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明确政府采购中的国货标准,优化如药品集中采购等细节问题;此外,还将稳步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提升外籍人员来华营商的便利度。这些举措不仅回应了外资企业最关切的问题,也显示了中国持续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主席还特别强调,跨国企业在推动全球经济秩序稳定、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支持开放合作国际环境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呼吁全球工商界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促进合作共赢,在动荡变化的世界中成为稳定与繁荣的推动者。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是多边主义的倡导者。在全球部分地区日益盛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本土主义的当下,中国的稳健姿态使其成为全球投资的“确定性绿洲”,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深耕布局。
此次会见吸引了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及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国际工商界代表参加,代表性广泛、涵盖领域全面。他们当中包括美国联邦快递、德国梅赛德斯-奔驰、法国赛诺菲、英国汇丰、日本日立、韩国SK海力士和沙特阿美等全球行业巨头的高层领导人。这些企业纷纷表达了继续投资中国的意愿,并高度评价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及政策环境的稳定性。许多代表还参加了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亲身感受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进一步坚定了在华发展的信心。
习近平主席指出,“落实开放举措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这一句话不仅是对各级政府的要求,更是对全球工商界的郑重承诺。开放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中国主动担当全球责任、推动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从“引资”到“优资”,从“招商”到“选商”,中国正在以更高标准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也正在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沃土。
此次人民大会堂的重要会见,不仅是一次高规格的对话,更是一次释放信心、强化合作的窗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在用实际行动回应:中国仍然是最值得投资的国家之一。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未来的中国市场将不仅是产品消费的市场,更是资本投资、科技合作、产业共赢的战略平台。外资企业与中国的发展将继续同频共振,在开放中共赢,在合作中共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