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乡村振兴蓝图绘就 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征程

  • 作家相片: Jx L
    Jx L
  • 1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一轮的阶段性部署,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这一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彰显了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始终被作为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和目标方向。尤其是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党中央提出“三农”工作重心要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广泛共识,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总书记以“七个之路”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引,确保这一国家重大决策能够稳步落地、生根发芽。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近年来,中国的乡村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既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相继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逐步构建起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在中央的部署下,各地区和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推动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乡村产业、建设和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呈现出良好的开局局面。


尽管如此,农业农村仍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仍需长期努力。此次印发的《规划》科学制定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细化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具有极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系统性。《规划》明确了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同时提出要通过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提高乡村产业、建设和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农业强国为目标,全面借鉴“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乡村人才、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以及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释放发展潜力。这些举措旨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五个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科学规划和精细化的落实。《规划》提出要在实践中坚持“八个坚持”和“三个统筹”,确保政策实施方向正确、路径科学、成效显著。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化改革创新,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全面提升。


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人和行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只要按照科学规律和规划逐步推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将乡村振兴的目标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将为农业农村注入更大的发展潜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留言


Never Miss a Post. Subscribe Now!

Thanks for submitting!

I'm a paragraph.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 and edit me. It's easy.

© 2035 by Kathy Schulders.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 Grey Twitter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