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扩投资 提振消费 超长期特别国债增至13000亿元
- Jx L
- 3月2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3月27日,据中国媒体报道,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宣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有效投资和扩大内需,今年我国将发行1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较去年增加3,000亿元。这笔资金将重点投向“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其中,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两重”);5,000亿元用于扩围实施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新”)。
蓝佛安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但仍面临需求不足、内生动能不强等挑战。今年财政政策的首要任务,就是全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中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消费增长空间广阔。为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中央财政将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采取更积极、更有力的政策工具来激发经济活力。
在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财政部将通过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多渠道资金,增强投资拉动力。今年财政资金总量可观,专项债券管理机制也将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和灵活性。
蓝佛安指出,在调动民间资本方面,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良性机制,带动形成持续增长的投资热潮。

财政政策的另一项重点,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蓝佛安介绍,中央财政将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等基础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体制机制也将持续优化,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突破“卡脖子”环节。
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财政资金将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重点方向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企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完善各项惠企助企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成本高、预期不稳等现实问题,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蓝佛安补充说。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他强调,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积极利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和人工智能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整体竞争力。
韩文秀还指出,政府将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依法治理超低价竞争等不良行为,倡导优质优价,推动形成公平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不仅释放出强有力的财政信号,也体现出中国政府在新发展阶段下对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的战略定力与政策智慧。分析认为,通过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重点领域投资布局,我国有望在2025年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目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