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长黄英贤频繁出访南太岛国 澳大利亚加快构建周边外交新格局
- Jx L
- 9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堪培拉讯】2025年8月,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再次踏上太平洋岛国的访问行程,与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以及太平洋事务部长帕特·康罗伊一道,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和斐济,展开密集的外交互动。此次访问的重点是出席在斐济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外长会议,并在双边层面与巴新和瓦努阿图达成进一步合作。黄英贤强调,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不仅是地缘上的邻近,更是“太平洋家人”般的紧密纽带。
这一系列访问延续了黄英贤上任以来的外交节奏。早在2022年,她就选择在上任一周内出访斐济、萨摩亚和汤加,将外交起点放在南太平洋,向外界传递了鲜明信号:在澳大利亚新的外交战略中,太平洋地区将占据核心位置。随后,在2025年5月大选后,她又迅速展开“闪电式”访问,先后走访瓦努阿图、汤加和斐济,围绕气候变化、区域发展和即将到来的COP31气候大会展开讨论。如今,随着8月再度启程访问太平洋三国,黄英贤已经在不到三年间完成了对主要岛国的全覆盖式访问。
在这次行程中,澳大利亚与瓦努阿图签署了《纳卡马尔协议》(Nakamal Agreement),内容涵盖经济、贸易、安全与文化合作,被视为澳大利亚在“火山外交”中的重要成果。该协议不仅强化了两国在劳动力流动、海事安全和发展援助等领域的联系,也凸显出澳大利亚在太平洋地区试图建立全面战略框架的意图。观察人士指出,《纳卡马尔协议》不仅是双边条约,更是澳大利亚应对中国在南太地区影响力上升的一项防御性布局,体现出堪培拉将岛国外交视作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的一环。

黄英贤在多个场合重申,澳大利亚对太平洋岛国的支持将集中在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安全合作三个方面。她强调,气候危机是太平洋岛国“生存性挑战”,澳方必须与岛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应对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的威胁。在经济层面,澳大利亚承诺扩大市场准入和投资,推动劳务派遣计划,让更多岛国劳工有机会赴澳工作,从而增加家庭收入。在安全合作上,澳大利亚则继续提供海事巡逻、军警培训和防务援助,以确保岛国在应对跨国犯罪和外部渗透时具备更强能力。
澳大利亚的这些外交努力被外界视为一场“战略加固”。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太平洋岛国成为区域博弈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在南太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加,与所罗门群岛签署的安全协议更是引发澳大利亚和西方国家的警惕。在此背景下,黄英贤频繁出访,既是传递对太平洋岛国的承诺,也是试图稳固澳大利亚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力。
澳大利亚国内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周边外交”的构建体现了堪培拉的三大战略意图。其一,是维护国家安全边界。太平洋岛国虽小,但地缘位置重要,一旦出现战略真空,外部大国势力介入将直接影响澳大利亚的海上安全与战略纵深。其二,是巩固地区话语权。通过密集外交和协议签署,澳大利亚希望在区域合作机制中继续扮演领导角色,确保在气候、贸易和安全等议题上拥有主导权。其三,是回应国内多元群体的关切。澳大利亚本身拥有大量太平洋裔人口,加强与岛国的关系,不仅符合国际战略需要,也有助于促进国内社会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黄英贤的“太平洋外交”也面临挑战。一方面,太平洋岛国在外交上越来越多元化,它们不仅希望获得澳大利亚的援助,也积极发展与中国、美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必须在合作中展示更多诚意,而不是以“唯一选择”的姿态出现。另一方面,岛国领导人不断呼吁澳大利亚在气候议题上承担更大责任,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如果澳大利亚不能在国内气候政策上展现足够行动,其外交承诺将难以获得完全信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