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前外长贝尔伯克当选联大主席 俄方强烈反对
- Jx L
- 6月1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综合欧洲报道】2025年6月2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选举结果揭晓,德国前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以压倒性优势成功当选,尽管遭到俄罗斯方面的强烈反对。此次选举的结果不仅象征着德国外交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延伸,也揭示出当前联合国内部多边机制与地缘政治博弈之间的复杂关系。
贝尔伯克是德国绿党资深成员,曾于2021年12月至2025年5月担任德国外长,具有较强的外交背景与绿色政策主张。今年3月,她接替原本被提名的德国外交官黑尔佳·施密德,成为新一届联大主席的官方候选人。这一变动虽然获得了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但却激起了俄罗斯方面的极大不满。
按照联合国大会主席选举的传统流程,表决通常采取口头方式进行。然而,在今年的选举中,俄罗斯罕见地要求改为无记名投票。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做法旨在凸显俄罗斯对贝尔伯克候选资格的反对立场,同时也体现出其试图挑战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最终,投票结果显示,贝尔伯克获得167票支持,14票弃权,另有7票投给原候选人施密德。这一结果无疑展现了贝尔伯克在联合国大会中的广泛认可度,也反映出德国在全球外交格局中仍保有强大的制度信誉与盟友基础。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在此前表态中批评道:“柏林当局推动她参选的决定无异于对这个世界组织的侮辱。”他进一步指责贝尔伯克“多次表现出外交能力的缺失、带有极端偏见,并缺乏对国际规则的基本理解”。尽管措辞激烈,但这一立场显然未能撼动大多数成员国的投票决定。
现年44岁的贝尔伯克出生于德国汉诺威,是一位具有深厚政治根基的资深政界人士。她自2013年起担任联邦议员,2018年至2022年任德国绿党联席主席,政治风格鲜明,倡导绿色发展、性别平等及人权外交。任外长期间,她曾多次在人权、环保与俄乌战争问题上表达强硬立场,因而也被部分国家视为“过于政治化”的人物。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对她的强烈反对主要源自贝尔伯克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她曾明确支持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多次批评普京政府的人权记录及军事行动,这使其在俄罗斯眼中成为“不合格”的多边外交代表。而德国方面则坚持认为,她的当选不仅代表德国,也代表了对多边主义、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贝尔伯克在当选后的简短发言中强调了推动“更具包容性和责任感的全球治理”的目标。她表示,联合国大会作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多边平台,必须在面对气候变化、战争冲突、全球贫困等共同挑战时发挥更加积极的协调作用。
她特别指出,联合国需要在“增强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推进气候正义与保护女性儿童权利”方面作出更多实际努力,同时呼吁各成员国“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坚持合作优先”。
本次选举所展现的分歧,不仅再次反映了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微妙位置,也凸显了地缘政治对多边机构运行效率与公平性的影响。一方面,贝尔伯克的当选为联大注入了新的女性领导力量,同时也可能在未来一年中使一些国际议题讨论更具张力;另一方面,俄罗斯与部分国家对当前联合国权力结构的批评,也可能促使未来改革议程再次被提上日程。
有联合国外交人士指出,此次德国能够以候选人替换并顺利推动当选,背后反映出欧盟与北约体系内国家之间的高度协调与支持。尽管在形式上遭遇来自俄罗斯的程序性阻力,但实质上德国依旧展现出强大外交手腕。
分析人士认为,贝尔伯克的当选虽具象征意义,但她如何在未来一年协调多边事务、管理冲突、推动共识,仍面临不小挑战。在当前俄乌战争未解、中东局势紧张、全球南方国家要求改革国际秩序的背景下,联合国大会主席的角色不仅是仪式性的,更具有现实政策的引导力。
总的来看,贝尔伯克的当选既体现了西方阵营在联合国体系内的组织能力,也凸显出联合国内部因地缘政治而日益明显的裂痕。未来,如何在多边主义与主权博弈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她履职过程中的最大考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