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出席教宗就职弥撒 与欧盟各国领导人积极磋商自贸协定
- Jx L
- 5月2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据澳媒消息,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于2025年5月18日前往意大利罗马,出席新任教宗良十四世的就职弥撒。这场庄严的宗教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和宗教领袖,阿尔巴尼斯亦借此机会安排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双边会晤。这次会面虽具有象征意义,但在实质内容上,澳洲方面已明确表示双方在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方面不太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2018年以来,澳大利亚与欧盟便启动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旨在构建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业、投资保护、数字经济、环境和劳工标准等多个领域的全面经济合作框架。然而,这一进程在近年陷入僵局。尤其在2023年10月,澳方公开拒绝了欧盟提出的一份自由贸易协议草案,该提案未能满足澳洲在农业产品方面的主要诉求,特别是牛肉、乳制品和糖的市场准入问题。
阿尔巴尼斯在此次罗马会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虽然他期待与冯德莱恩进行坦诚交流,但不预期此行会带来任何实质性协定或突破。他表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领导人层面重建互信,维持我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这番话直白地反映出双方在关键议题上仍存明显分歧。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不仅关乎经济利益,也事关国内关键产业的未来发展。澳洲农业界,尤其是肉类、奶制品和糖类出口商,对欧盟市场长期抱有高度期待,认为欧洲是高端食品产品的潜在增长市场。然而,欧盟方面为了保护本地农业利益,在市场准入方面始终持保留态度。同时,欧盟坚持在贸易协议中加入有关地理标志保护、环境标准、可持续发展承诺等内容,而这些条款令澳洲感到难以接受,担心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事实上,澳欧自贸协定谈判的挫折不仅反映了经济利益分歧,也体现了价值观和政策优先方向上的差异。欧盟近年在其对外贸易政策中越来越重视绿色转型、碳排放控制和可持续发展,并尝试将这些议题写入贸易协议条款。而澳大利亚虽也在环保议题上有所推进,但在农业、能源和出口政策上仍以实用主义和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愿在贸易中接受过多“非贸易议题”条件的束缚。
阿尔巴尼斯此次的谨慎表态也说明,澳方对恢复谈判持开放态度,但并不愿在目前条件下轻易妥协。他强调,自贸协议的核心应是互利共赢,而非单方面让步。与此同时,他也指出,尽管在FTA方面难有进展,澳洲与欧盟在诸多全球议题上依然有合作空间,包括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多边主义与区域安全等领域。

冯德莱恩方面则强调,欧盟始终重视与澳大利亚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她表示,希望通过高层对话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为将来可能的协议奠定基础。她重申欧盟对开放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承诺,并表示愿意就各方关切持续对话。
虽然这场在罗马举行的会晤未能带来任何新的贸易协议,但其政治和外交意义不容忽视。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保护主义抬头、供应链重组等挑战频现,使得澳欧两方都必须谨慎权衡自身利益与对外合作策略。此次会晤传递出的信号是,双方虽存在争议,但并未放弃对话与合作,未来仍有继续磋商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边舞台上,澳大利亚与欧盟在诸多议题上立场一致,尤其在反对单边主义、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绿色发展目标等方面有着相似理念。这为双方在经贸合作之外寻求共同发展提供了平台。
未来,自由贸易协定是否能够顺利达成,还需双方在关键利益点上找到平衡。对澳大利亚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在保障农业等关键行业利益的同时,适当回应欧盟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而对欧盟而言,也需在推动高标准条款的同时考虑对话伙伴的产业现实与承受能力。只有彼此尊重、灵活妥协,自贸协议才可能重回谈判正轨。
总的来看,阿尔巴尼斯此次在罗马会晤冯德莱恩,虽然未带来任何协议文本,但为双方高层恢复联系、稳定关系提供了契机。自由贸易协定仍有希望,只待合适时机和更具建设性的立场出现,双方才能真正朝着达成协议迈进一步。在此之前,保持沟通与务实合作,将是澳欧关系保持稳定与向前推进的关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