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政府拟推现金流税新政 500强企业或面临额外税负
- Jx L
- 9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悉尼讯,8月27日,澳大利亚生产率委员会(Productivity Commission)近期提出一项引发各界广泛讨论的企业税制改革提案,旨在通过结构性调整刺激投资、提升生产效率,并推动中长期经济增长。该提案包括两项核心内容:一是将年营业额低于10亿澳元的企业公司税率从现行的25%或30%统一下调至20%;二是针对澳大利亚收入最高的500家大型企业引入5%的“净现金流税”(Net Cashflow Tax)。委员会表示,该组合改革有望在财政中性的前提下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和经济活力。
生产率委员会的中期报告指出,当前澳大利亚的公司税结构不利于鼓励资本支出和风险投资,尤其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高税负可能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委员会测算认为,如果上述改革全面推行,未来数年内可带来约74亿澳元的新增投资和高达146亿澳元的GDP增长,整体劳动生产率可提升约0.4%。此外,中小企业在税收减免中将获得直接好处,而大型企业则将通过“现金流税”制度被更有效地征收“经济租金”,即企业因垄断、资源或特殊市场地位带来的超额利润。
所谓“净现金流税”,不同于传统按会计利润征税的方式,它以企业实际流入流出的现金流为基础计算税额,允许对资本开支进行全额立即抵扣,但不允许抵扣利息支出。这一制度设计旨在打破企业通过债务筹资进行避税的空间,抑制资本结构失衡,同时增强对资本性投资的激励。委员会认为,这种模式比现行公司税更能公平、直接反映企业在澳大利亚本土的实际经济活动,有助于提升税收效率并减少税基侵蚀行为。

然而,这项改革建议迅速引发企业界与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与争议。以Wesfarmers、BHP和Linfox为代表的大型企业表达了对“净现金流税”的强烈反对,担心这一新税种将造成双重税负,抑制其在澳洲本地的投资意愿,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将部分业务迁移至海外。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CPA Australia)也指出,如果同时实施两套不同形式的税制(即统一20%税率与现金流税),将大大增加企业的合规负担与税务复杂性,尤其对于跨行业、跨地域运营的公司来说,更可能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独立经济学家Saul Eslake也对这一提案持批评态度。他指出,虽然改革初衷是扶持中小企业,但实际上,大企业才是创新和技术研发的主力军。对这些企业征收额外税收,可能会挤压其研发预算,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长期竞争力。Eslake还警告,过于激进的税制实验可能损害澳大利亚作为对外投资目的地的声誉。
财政部长Jim Chalmers则对委员会的提案持开放态度。他在多个场合表示,政府不会对任何改革建议持排斥立场,“净现金流税”虽然挑战传统思维,但提供了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视角。Chalmers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澳大利亚面临高生活成本和低生产率增长的背景下,确实需要有魄力的结构性变革来推动国家走出“中等生产力陷阱”。据悉,他已将此项税制改革列为下月举行的经济改革圆桌会议的重点议题之一,届时将邀请商界领袖、经济学者、工会代表等展开多方对话。
该报告目前已进入公开咨询阶段,公众和企业可在2025年9月15日之前提交意见,最终报告预计将在年底前正式发布。生产率委员会表示,将根据反馈进一步评估“现金流税”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规模中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力求为澳大利亚未来10至15年的税收政策提供清晰方向。
尽管前景未明,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改革提案已在澳大利亚引发了一场关于税收公平性、效率性与未来经济路径的大辩论。支持者认为,改革将提升系统公正性,增强经济活力;而反对者则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市场扭曲与投资风险。最终结果,或将决定澳大利亚能否在全球税收竞争和经济转型中抢占先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