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启动“护身军刀”19国联合军演 规模空前覆盖全澳及西印太海域
- Jx L
- 7月2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据澳媒消息,2025年7月13日,代号为“护身军刀2025”(Talisman Sabre 2025)的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在澳大利亚正式启动。开幕式在澳海军两栖攻击舰“阿德莱德”号上举行,超过3.5万名军人参与,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17个国家。这是“护身军刀”系列演习历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最复杂的一届,标志着澳美军事合作迈入新阶段,也展示了印太地区多国在安全事务上的紧密协作。
“护身军刀”演习始于2005年,是美澳两年一次的重要联合演训,旨在提升多国部队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作战能力。2025年这届演习为期三周,预计将持续至8月4日,演习区域遍及昆士兰、西澳、新南威尔士、北领地及圣诞岛,并首次扩展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显示演习规模和覆盖范围的全面升级。
此次参演国家阵容强大,除美澳两国外,还包括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德国、荷兰、加拿大、挪威、新西兰、英国、斐济、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泰国等,马来西亚与越南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演习内容涵盖陆海空多领域,设置了实弹演练、两栖登陆、空中突击、联合指挥、情报共享等多个环节。
7月14日,来自美澳法日新韩等多国部队在昆士兰肖尔沃特湾训练区进行大规模实弹演示,动用了包括固定翼飞机、旋翼直升机、地对空导弹系统、火炮及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等多型现代武器。此次演练是验证多国部队互操作性的关键节点,也反映出参与国在战术协同、火力整合与后勤支援方面日益成熟的能力。
“护身军刀2025”还首次展示澳大利亚最新引进的UH-60M“黑鹰”直升机以及精确打击导弹系统。这些新型装备的亮相不仅提升了澳军空中突击与远程火力能力,也彰显了其近年来推动军事现代化和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的战略意图。
澳大利亚联合行动总司令贾斯廷·琼斯在启动仪式中表示:“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演习,更是一次地区伙伴之间信任和合作的体现。”美军太平洋陆军副司令乔尔·沃尔也指出,该演习有助于盟军熟练掌握联合行动流程,从而提升共同应对复杂区域安全挑战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护身军刀2025”并非只限于传统军事课目,还包括网络战、电子战、指挥通信系统集成等现代战争元素。在快速演变的安全形势下,多国部队通过此类综合演训强化在情报、指挥链与技术联动方面的能力,进一步贴近现实战场需求。

此次演习还具有重要外交与战略象征意义。在全球安全格局持续动荡、地区摩擦频发的背景下,“护身军刀2025”不仅是军事合作的展示,也是参与国展现联盟互信与战略协同的重要窗口。演习中多国军官密切接触、联合新闻处协调发声,也凸显了参与各方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共识与行动力。
不过,随着演习规模扩大,部分区域舆论也对潜在的军事化趋势表示担忧。对此,澳方表示该演习旨在提升多国部队在自然灾害、海上营救及突发事件中的联合应对能力,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多国军方亦强调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开放海域通行权与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本次演习的核心目的。
未来,“护身军刀”预计将在太空安全、人工智能辅助作战、联合反恐等领域继续扩展。作为印太地区最具规模的联合军演之一,它已成为连接美澳同盟及广泛战略伙伴网络的重要平台。此类演习不仅强化了战术层面的合作,也助力于推动更高层次的安全对话与政治协调,为区域和平与合作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护身军刀2025”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澳美军事协作的深化,也象征着更多印太国家在安全事务上的凝聚力不断增强。随着未来演训的持续推进,这场多边军事合作盛会有望在实战能力和战略共识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