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
- Jx L
- 7月2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据华媒报道,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4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宁夏西夏陵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60项,继续位居世界前列。这一历史性入选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成果,也代表了世界对西夏陵在历史、文化与考古价值方面的高度认可。

西夏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的贺兰山东麓,总面积约40至5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西夏王朝皇家陵墓群。陵区包括9座帝王陵、271座陪葬墓、以及众多古代防洪工程遗迹。其独特的“东方金字塔”造型,使得陵区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也凸显了西夏时期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建筑艺术成就。这些陵墓建于11至13世纪,见证了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在百余年间的兴衰历程,同时也是丝绸之路北线重要的文化地标。
西夏陵的申遗工作始于2011年,并于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此后十余年间,国家文物局与宁夏地方政府通力合作,持续推进对陵区的考古研究、文物修复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迄今已完成9座帝陵、43座陪葬墓的结构加固,并建立了科学的遗址展示系统和防灾预警机制。在2024年的国际专家评审中,西夏陵获得了“直接列入”的积极建议,最终于本次大会上获得通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西夏陵符合“标准Ⅱ”和“标准Ⅲ”,即该遗址展现了族群间的广泛文化交流,其陵寝制度、建筑风格和丧葬礼仪体现了汉文化与党项、吐蕃、契丹等民族传统的深度融合;同时,西夏陵作为西夏王朝历史的不可替代见证,具备高度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其保护措施亦达到国际遗产管理的高标准。专家特别指出,西夏陵展现了一个曾被历史忽视的王朝如何通过丰富的物质遗存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是对世界多样文化记忆体系的重要补充。
西夏陵的入选不仅提升了宁夏在全球文化遗产体系中的地位,也深化了中华文明多民族融合与共生的历史认知。其考古成果和文化价值将进一步助力学术界对西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的研究。同时,国家文物局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对西夏陵的保护与研究,推动其向公众更好地开放展示,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国际合作,把西夏文化传播到世界更多角落。西夏陵的成功申遗,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保护作出贡献的又一例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