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设立首个自由贸易区 岘港成为制度改革新试验场
- Jx L
- 6月2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河内讯】越南政府近日批准在中部直辖市岘港设立全国首个自由贸易区,这一重大决策不仅代表着越南对外开放战略迈出关键一步,也标志着该国在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与制度创新方面进入新的阶段。根据越南媒体6月16日报道,该自贸区于6月13日获得正式批准,选址位于战略位置优越、发展潜力突出的岘港市。与此同时,越南国会也通过了省级行政单位合并方案,原岘港市与广南省整合,扩展后的“新岘港市”将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科技与制度创新高地。
岘港自贸区规划面积约1881公顷,涵盖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贸易服务、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多个功能分区。该区将由岘港高科技园区与各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直接行使国家管理职责,成为自贸区政策执行与创新监管的核心机构。根据越南之声广播电台报道,这一自贸区是经过多年战略规划与政策筹备的成果,其功能定位不仅是吸引外资、促进出口,更重要的是探索经济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为越南今后建立更多自由经济特区积累经验。
岘港作为越南中部的重要门户城市,兼具海陆空交通枢纽、深水港、旅游资源与科技产业基础等多重优势。此次设立自贸区,将进一步放大岘港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枢纽作用,也有望带动周边的西原地区(Central Highlands)加快产业升级与人口集聚。据越南工贸部官员介绍,自贸区将优先发展高科技制造业、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生物科技、现代物流等前沿产业,并出台一系列税收、金融、海关、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惠与改革措施,构建国际竞争力强、制度灵活、资源配置高效的开放型经济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岘港自贸区设立的同时,越南第十五届国会也于6月12日表决通过了有关省级行政单位合并的决议。全国63个省级行政单位将精简为34个,其中岘港市与广南省正式整合,新岘港市的行政面积超过1.1万平方公里,成为兼具城市与农村要素、工业与农业并重的复合型经济区域。这一合并不仅提升了行政效率与资源配置能力,也为未来大尺度区域规划与统一招商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新岘港市及其自贸区的建立,被越南政策界和媒体广泛解读为国家治理模式的“制度实验室”。据悉,未来在该区将率先试点一系列涉及税收制度、海关便利化、企业注册流程、外商准入标准、外汇监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政策,部分领域将尝试与国际规则接轨,打造区域一体化与全球经济融合的样板区。同时,自贸区也将引入大数据监管、人工智能辅助审批、数字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等先进机制,为全国推进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积累经验。
越南专家指出,当前全球产业链重组加速,越南面临吸引高质量外资与提升经济自主性的双重任务。岘港自贸区的设立,正是国家在后疫情时代应对国际竞争、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部署。通过优化土地使用、营商环境、人才引进与资金流通机制,岘港有望成为中部乃至全国的制度创新样板区和现代产业高地。
对于投资者而言,岘港自贸区提供了诸多机遇。目前已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欧盟等国的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越南政府也承诺在该区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优化土地审批流程,并设立外商服务窗口,确保“准入即营商、登记即享受政策”,提高投资便利度与项目落地效率。
展望未来,岘港自贸区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越南能否从传统“出口加工型经济”向“高附加值创新型经济”转型。政府已明确将该区作为新一轮制度改革的起点和试验场,未来还将在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复制推广成功经验。
总的来看,岘港自贸区的设立不仅是一个区域经济项目,更是一项涉及国家治理能力、制度重构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的战略工程。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越南正试图通过这种具有前瞻性和改革导向的探索路径,走出一条兼顾开放与稳定、发展与安全的现代化道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