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湾风云三国联合军演
- Jx L
- 3月1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中俄伊三国近日在阿曼湾举行了联合海军演习,中国派出南宁舰(052D 型)、威海舰(054A 型)、东平湖舰(903A 型)三艘战舰参与,总吨位超过 3 万吨。此次演习期间,周边国家 GPS 信号中断数小时,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西方媒体更是将此次行动解读为 “挑战海上规则”。这场联合军演究竟有何深意?其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科技实力?

中国参演的三艘战舰装备精良,配备鹰击 - 18 反舰导弹和红旗 - 10 防空系统等先进武器。俄罗斯则派出 “瓦良格” 号巡洋舰,携带 16 枚 “火山岩” 导弹。伊朗也出动了国产 “迪尔曼” 驱逐舰。如此强大的阵容,令美国第五舰队不得不将巡逻范围后撤 200 海里。演习科目主要集中在反海盗、反恐和护航救援等防御性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技术含量不高。演习期间,中俄舰艇与伊朗海军进行了 “区域防空协同” 训练,重点演练如何应对无人机群和导弹饱和攻击。中国舰艇利用红旗 - 10 防空导弹系统成功拦截 8 架靶机,命中率达到 100%;俄罗斯 “棱堡” 岸基导弹系统则精准打击了 200 公里外的靶船。这些演习科目充分展示了三国海军在联合防空、协同作战等方面的能力。
演习第一天,参演区域 GPS 信号突然中断数小时,商船导航系统出现异常。西方媒体将此归咎于 “中国测试北斗干扰技术”,试图以此渲染 “中国威胁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首先,北斗三号短报文功能能够在无信号区域收发 1200 字信息,此次演习实际上展示了在 GPS 信号中断的情况下,北斗系统依然能够保证通讯畅通的能力,这体现了中国在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的显著进步。其次,美军此前在叙利亚也曾使用类似技术干扰 GPS 信号,这表明 GPS 信号中断并非中国独有的技术。此次事件更像是一场技术实力与战略博弈的较量,中国利用此次演习,向世界展示了北斗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中国在应对电子干扰方面的强大实力。
阿曼湾扼守着全球三分之一油轮的必经之路,中俄伊三国在此举行联合军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原油进口的 60% 依赖霍尔木兹海峡,俄罗斯则试图打破西方对俄石油的制裁,伊朗也多次强调维护霍尔木兹海峡航行自由。三国在此联合演习,无疑是对该地区能源通道安全的有力保障,也是对某些国家试图通过 “长臂管辖” 等手段干涉地区事务的强有力回应。
此次中俄伊三国联合军演,不仅展示了三国海军强大的军事实力,更体现了三国在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方面的共同立场。面对某些国家将 GPS 等技术作为制裁工具的行为,中俄伊三国通过此次演习,展现了维护公平、公正国际秩序的决心。演习的成功举办,也为多极化世界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表明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多边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大海足够宽广,容得下所有和平的航船,但前提是必须共同维护航行自由,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