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斥资5,400万澳元推动预制房建设南澳率先试点120套
- Jx L
- 7月2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在面对全国性住房短缺和建筑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正加快推进预制和模块化住房项目,以期通过提升建房效率和降低建造成本,缓解住房压力、改善民众居住条件。在2025年联邦财政预算中,政府宣布拨款约5,400万澳元,全面推动预制和模块化住房建设。这一举措不仅体现出政府应对住房危机的紧迫性,也释放出在政策、金融和产业层面同步发力的明确信号。
据悉,这笔预算中的约4,930万澳元将用于支持各州和领地在地方层面推动相关住房项目,进一步鼓励地方政府试点实施,扩大应用范围;而另约470万澳元将专门用于开发一套全国统一的认证与审批标准,解决目前各州政策不一、审批流程复杂、实施效率低下等制约模块化住房发展的关键障碍。澳大利亚森林产品协会对此表示支持,认为这项投资将激发国内木材和绿色建材产业的活力,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南澳大利亚州在这一政策推动下率先响应,在首府阿德莱德地区率先启动了120套模块化住宅的建设试点。这批住房由当地公司BoxMod承建,模块单元由与中国大型工厂合作生产,并运至南澳进行现场组装。据介绍,该合作工厂具备每月生产并交付100至1,000套房屋的能力,建造周期短、质量可控、成本较为稳定,成为当前南澳应对住房短缺的有效方案。这些住宅项目在设计、能源效率和安全标准上均符合澳洲国家规范,但其施工周期却远远短于传统住房建设流程,预计每套房屋仅需12周即可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显著缩短了等待入住的时间。
与此同时,澳洲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响应政府政策改革。联邦银行(CBA)成为首家为模块化住宅项目提供贷款支持的主要银行。根据以往做法,购房者通常需要等到房屋结构完全固定后才能申请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块化项目的融资效率。而根据新政策,联邦银行现在允许在房屋尚未搭建完成前,即可向购房者发放合同总价高达60%的贷款额度。此举被业内视为重大突破,有望为中小型开发商及首置业者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并激励更多资本进入模块化住房市场。该项政策获得PrefabAUS及《Build Australia》《Sydney Today》等行业组织和媒体的积极评价,认为它为住房融资改革“打开了一扇窗”。
在制度建设层面,联邦政府同样重视全国统一认证体系的建立。当前模块化住宅推广的一大障碍,是审批和合规标准在各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开发商必须为不同地区反复调整设计和流程,既耗时又增加成本。为此,政府此次特别拨出470万澳元,用于开发一套覆盖从设计、制造、运输到安装等各阶段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政策一旦落地,将有效简化开发流程、提升审批效率,为模块化住宅的大规模推广扫清制度障碍,这一制度改革将是“影响深远的转折点”,一旦实施,将重塑整个住房建设的生态结构。

此外,新南威尔士州的Fleetwood模块化工厂也成为政府重点考察的示范性项目之一。该工厂具备高度自动化与标准化的生产线,为全国模块化住宅推广提供了样板。联邦住房部长带队实地考察,评估其在规模生产、质量控制和交付周期方面的表现。澳大利亚地产委员会(Property Council Australia)对政府的大力投资给予高度肯定,不仅能够迅速缓解住房供需压力,还推动了建筑业的数字化、标准化转型,并有助于发展绿色建材产业、提升建筑能效,是一项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
不过,尽管南澳的120套试点项目展现出良好前景,但将模块化住宅从局部试点推向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推广,仍面临一定挑战。劳动力短缺、土地规划限制、公众对新型建筑模式的接受度、地方政府审批机制的配合程度等,都是后续推进中必须克服的问题。与此同时,住房市场的波动性和建材价格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模块化项目的扩张节奏和投资回报。
尽管如此,业内普遍认为,政府此次拨款与政策支持所释放的信号极其明确:即模块化与预制建筑将成为澳大利亚住房建设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工厂造房+现场组装”的模式,有望在保障住房品质与安全性的同时,大幅提升建房效率、降低建设成本,为澳大利亚在住房可负担性、可持续性与建设速度上的系统性改革提供有效路径。
住房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难题,单一手段难以全面解决。但联邦政府此番推出的政策组合拳,从财政拨款、金融松绑、标准制定到地方试点实施,展现出以多层次、跨部门协同方式应对复杂挑战的治理能力。2025年将成为澳洲住房政策向“高效率、低成本、标准化”迈进的关键一年。南澳率先落地的120套预制住房只是开端,未来几年内,模块化住房能否真正成为解决住房危机的“关键解方”,将有赖于各级政府、产业与社会多方的共同推动。






留言